【仅供参考,禁止商用,侵权必究】
2024-2025基层减负材料汇编(16篇)
目录
14. 明权责为基层减负
15. 基层“减”负要“见”到关键处
16. 用好“加减乘除” 算好基层减负账
近日,xx印发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》,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。这一举措犹如及时春雨,精准浇灌在基层干部久旱的期盼之上。然而在减负“瘦身”之后,我们更需深思如何为基层“强身健体”,使其真正摆脱形式主义的沉重枷锁,焕发出治理活力与创造力。
形式主义沉疴日久,文山会海占用时间,“开不完的会、填不完的表”成为常态;过度留痕的“痕迹主义”与花样翻新的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,使手机中20多个工作群成为干部难以承受的负担;上级部门层层加码,基层干部在“上面千把锤、下面一根钉”的困境中疲惫不堪。当“卷材料”替代了“拼实效”、“造词”代替了“成绩”,基层干部宝贵的精力被虚耗,深入群众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逐渐萎缩。
新规直击病灶,以“刮骨疗毒”之决心为基层松绑赋能。《若干规定》从精简文件会议、规范督查检查考核、清理“责任状”及“一票否决”、纠正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等方面精准发力,条条切中要害。其根本立意,在于为基层干部卸下无谓的负担,将他们从虚耗精力的“事务主义”中解放出来,重获深入田间地头、厂矿车间的宝贵时间与充沛精力。这种解放绝非放任自流,而是为了引导干部回归主责主业,将“扎实干”的脚印深深印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。
然而减负“瘦身”只是起点,赋能“强身”才是最终目的。基层减负的深层意义,在于为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更广阔的实践空间。当干部从文牍与虚务中解脱,其创造潜能将如清泉般奔涌而出,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真本领。同时,减负释放的空间也为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宝贵土壤——无论是“街乡吹哨、部门报到”的机制探索,还是借助数字技术提升治理精度,都需要基层干部拥有更多思考与尝试的余裕。减负赋能的意义,正在于为“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”的干部提供一片自由生长的沃土。
“减负”与“赋能”恰如治理现代化的双翼。此次《若干规定》的出台,既是向形式主义痼疾宣战的坚定号角,更是一份郑重承诺:让基层干部从“材料堆”“会议桌”“指尖上”解放出来,重新成为深入群众、服务群众、凝聚群众的坚实力量。唯有减负瘦身与赋能强身同步推进,让基层干部真正轻装上阵,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才能持续奔涌,最终汇聚成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磅礴力量。
(全文共20744字,19541字未显示,点“立即下载”获取电子版全文)
(下载问题看充值页面“用户须知”)【客服联系方式见网站下方】
【本站所有素材仅供个人参考,禁止商用和二次传播,一经发现禁用违规账号,费用不予退还,并追究侵权责任】
您是否遇到下载问题了?